【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插叙作用
日期:2025-06-19 09:48 点击:
现代文阅读专题——插叙作用
【知识梳理】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插叙作用:
①补充交代相关内容;
②插叙了……内容,表现人物……的情感、心里、思想;
③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④为后文……做铺垫。
【习题训练】
(1)穷人的“玫瑰”
①我常去他们的小吃店里吃饭。
②在我们这条街上,肯定再没有第二家比他们的小吃店更简单的饭店了——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里,门首摆着两张并排仅坐两个人的小餐桌,南边靠墙一字摆着调面皮的小方桌、烤烧饼的圆铁炉、坐鸡汤的蜂窝煤炉、煮米线的煤气灶,外加一些碗筷瓢盆油盐酱醋——所有这一切,就算是这间小吃店里所有的家当了。
③男人和女人搭眼一看就是两口儿。女人腰里系着个花围裙边煮米线边招呼着客人,男人站在门首调面皮的小方桌后,边切面皮边不时走到烤烧饼的圆铁炉边,一拉铁炉上的盖板,翻一翻铁炉内红红的炉火边烤得喷香、焦黄的烧饼,
两人都手脚忙活得像两只滴溜溜转的陀螺。
④我去他们的小吃店里吃饭,不仅仅因为这里有对我胃口的米线和擀面皮,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饭便宜——一碗擀面皮两元钱,一碗米线两元五角钱——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八九百块钱,它们除了养家糊口,只允许我在街道上这样的小吃店里“奢侈奢侈”。
⑤今天,我原打算在家里吃饭的。但是中午,我和妻子吵了一架。也不为多大的事,无非是一片鸡毛一瓣蒜皮之类的琐碎事,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钱。妻子前几年就下岗了,我们的工厂效益也不好,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八九百块钱,这点钱,连有钱人上大酒店大饭店吃顿饭的零头都不够,但它却是我们三口之家一个月生活的唯一依靠。
经济的困顿像一片乌云压在我们头顶,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妻子都变了——从前文文静静的妻子变得爱唠叨爱抱怨,而我脾气暴躁得像一堆被人浇上油的柴禾,隔三差五地总想向妻子发一通火。
⑥但是从前,我们都不是这样——从前我喜欢读书,还喜欢写诗;妻子爱唱歌爱无拘无束地咯咯咯笑,我们的家里总会飘出我和妻子欢快的笑声。但是现在,
贫穷像一种腐蚀剂,它让我们生活里温馨、浪漫的光泽,一层层不知不觉完全剥落了。
⑦我刚进门,女人就笑着问:“吃些啥?”我说:“一碗米线吧。”女人快步走到了煤气灶旁,“吧嗒”一声拧开了火,然后从蜂窝煤炉上舀一勺鸡汤,紧接着下米线放佐料,不一会,一碗热腾腾的米线已端到了桌上。
⑧坐在桌前吃饭时,我忽然发现,桌上的一只阔口罐头瓶里插着一束花——一大束枝条青翠透绿的迎春花,有的正吐出一朵朵暗红色的花苞,有的已绽开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因为这样一束迎春花,
这间有些简陋的小店好像一下跟平时不一样起来,空气里似乎飘着股淡淡的花香。
⑨我问面前收拾碗筷的女人:“这冷的天,街上有卖迎春花的?”
⑩听我这样一说,女人“扑哧”一声就笑了,然后一努嘴,瞟瞟她身后正埋头烤烧饼的男人说:“他昨晚采的。”
⑾见我正望着她,女人向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昨天下午,我回老家看儿子,从城外北坡上下塬时,我在车上看见,坡上的迎春花早开了。你说恁冷的天,迎春花咋会开得这么早?回来后给他说了,他不信,后来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去了北坡上,真的采回了一大束,说是送给我结婚十周年的礼物。你说,人家有钱人送玫瑰花送项链送戒指,这样一束迎春花,能值多少钱,世界上有送这样的结婚纪念礼物的吗?”女人说到这,“噗嗤”一声又笑了,一张黑黑瘦瘦的脸变得红扑扑的。
⑿我能看出来,女人嘴里虽说这样抱怨着,可女人的内心里充满了掩饰不住的幸福和满足。
⒀后来,女人告诉我——前几年,她和男人上班的工厂破产了。最初,他们在街道上摆小吃摊,但是城管查得紧,没办法,他们开了这间小吃店……
⒁我的心里忽然变得湿漉漉潮润润的。望着桌上的迎春花,我对女人说:“你俩挺浪漫的。”
⒂女人的脸这下更红了,眼里,似乎有晶莹的泪花一闪一闪……
⒃从小吃店里出来,我忽然想到城外的北坡上去一趟。对,我也要去北坡上采一束迎春花!我是穷人,我给妻子买不起玫瑰花买不起项链和戒指,我想采一束迎春花——我们穷人的“玫瑰”——带回家送给她!
1.
第5、6 段是
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对本文题目“穷人的玫瑰”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写的是小吃店男主人把迎春花当做玫瑰送给妻子。
B.”穷人的玫瑰”既是指送给妻子的迎春花,也是指贫穷家庭中家人的理解和爱。
C.本文想告诉读者:穷人夫妇间也需要通过送玫瑰花来表达爱意。
D.文中把迎春花看作“穷人的玫瑰”,意在表达穷人也不应该忽略对亲人的爱。
1、(1)交代了“我”不在家里吃饭的原因,写出了因为缺钱“我”和妻子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家庭生活不再温馨。(3分)(2)与小吃店夫妇虽不富裕却能快乐生活形成对比,为下文“我”受男店主影响决定采花送给妻子作铺垫。 2、B
(2)世袭 徐志义
①爬上高高的脚手架,薛有致把安全带扎身上,挂钩还没有挂在架子上,不留神一脚踩空,“啊——”一声往下掉,乔师傅眼疾手快,俯身抓住,提了上来。薛有致脸色煞白,浑身
打战,深情地喊了一声:“师——傅——!”
②乔师傅听着,像喊爹!
③乔师傅的儿子和眼前的薛有致年龄一样大,却比薛有致幸福得多!起码说,乔师傅不会让儿子趁暑假打工挣钱交学费,更别说让儿子站在这高高的脚手架上晒太阳、砌墙抹灰、玩性命。虽然自己和富贵人家有天壤之别,两间住房还是
租赁的,却要让儿子和富贵人家的孩子看齐。富贵人家的孩子吹“黑管”,儿子喜欢上了,他也花上千元给儿子买来那种乐器;富贵人家学绘画,儿子说喜欢,他勒紧裤腰带花钱送儿子也上了那种才艺班;富贵人家的孩子追歌星,他也烧钱一样花高价买票去看那种歌星演唱会。国家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己再穷也不能不满足孩子??!只是,儿子又提出了一项最新要求,他实在无能为力了。在工地伙房做饭的老伴说:儿子这是要逼死咱俩??!
④现在,薛有致差点从高空坠落,更坚定了乔师傅要满足儿子最新要求的心愿,他不能要儿子再像自己一样卖苦力,像薛有致一样受苦。薛有致这孩子看着精明,性格却
孤辟,不爱和人说话,说话也不掏心窝子。
⑤薛有致刚来工地时,乔师傅就很
怜悯地问他家庭情况,他只是微笑、摇头。凭感觉乔师傅猜出来了,薛有致是爸妈离婚了,各自去找幸福不管孩子了。这种情况在城里可不少见。
⑥乔师傅救了薛有致一命,薛有致明显地和乔师傅亲近了。休息时,主动和乔师傅拉家常,问乔师傅的家境,还问乔师傅有没有什么困难。乔师傅不像他,说起话来可是竹筒倒豆子,说他的儿子和薛有致一般大,可享福了。望子成龙,富家是这样,穷家更要这样,要不然怎么拔掉穷根呢?薛有致却问,放暑假了,您怎么不让他自立一下呢?乔师傅却哈哈大笑:像你一样?也来卖命?俺可不是你那狠心的爹妈??!薛有致又问,师傅家有没有什么困难啊?乔师傅感到话不投机了。我有什么困难你能帮得了吗?你比我还穷!他讥讽说:“比你那个破家强多了。不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那孩子,要出国上学,三十万,我一万也没有啊!”“那你让他去吗?”“去,想什么法子也得去!”“真是,
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 薛有致叹息。
⑦乔师傅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听不懂“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是啥意思,问薛有致,薛有致说:“我是说你为啥不让他自立呢?”这句话他刚才说过了,显然,那句很高深的话的后面,薛有致对他还藏着什么。
⑧当薛有致得知乔师傅要去医院卖肾换取儿子出国留学的三十万费用时,他极力阻止了乔师傅。第二天当他拿出了一张三十万的卡交到乔师傅的手里时,乔师傅像撞见了天神,惊呆了。薛有致深情地说:“师傅,我怎么能让你去卖肾呢?我爸说了,别说三十万,就是三百万、三千万,咱家也拿得出啊,就是拿出再多的钱,也报答不了师傅的救命之恩!”
⑨乔师傅夜里睡不着,他现在知道了薛有致是个富家子弟,而且是个大富翁的孩子。慢慢地,他就想明白了,想明白了那句“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的意思。
小树不折要疯长,养树人是有责任的。这样想来,倒不是他救了薛有致一命,而是薛有致也在救他。
1.文章第③
段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它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22.(1)详细地交代了乔师傅千方百计满足儿子的要求;(2)为下文乔师傅辛苦打工,甚至“卖肾”让儿子出国设置铺垫(埋下伏笔);(3)与富家孩子薛有致打工、培养自立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任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一个拥抱的距离
①父亲一心想要个儿子,我的到来让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小时候,我不记得他曾抱过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常把邻家和我一样大的小男孩抱在怀里,我只能委屈地站在他身后的影子里暗暗流
泪。
②我以为只要我像个男孩子,父亲就会喜欢我。于是我把头发剪得很短,只穿表哥穿小了的衣服,把自己扮成个假小子;像男孩一般撒着脚丫走路,爬树掏鸟窝。上学后,我事事争第一,要让他看到我把邻家小男孩远远地甩在后面。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引起他对我的重视,以我为荣。整个小学阶段,我一直是老师眼中最乖的学生。但他从来没有关心过我,更不曾到学校接过我,这些事都是妈妈做的。
③步入初中后,我很(xiàn mù)班上那些被父亲宠爱的女同学,多么希望,父亲也能带我去游乐园,坐过山车,坐摩天轮;多么希望,父亲也能像当初抱邻家的小男孩一样抱抱我一一那拥抱一定很温暖。然而,我渴望了很多年,却从来没有得到过。
④初三那年,我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对抗父亲。我要让他后悔,后悔自己不该漠视我的存在。我认识了一个大男孩,他给了我父亲般的关心和呵护……我开始逃课,成绩也越来越差。老师打电话请来父亲——那是父亲第一次来学校。 一进办公室,他就急急地说:“我女儿不是一向都挺好的吗?她应该是最让人放心的孩子呀。”老师没说话,只是把我那些几乎空白的卷子递给他。
⑤“你是不会做,还是故意不做?”父亲抬头问我。我淡淡地瞟了他一眼,扭转头,把下巴抬得高高的,一脸不在乎。转头的瞬间,我注意到了他脸上的愠色和眼中的怒火。
⑥“你是故意的!为什么?”他终是被我激怒了。我也不管不顾:“是!我就是故意的,就是要气你!从小到大,你关心过我吗?!就因为我是女孩,你从来都漠视我……你宁愿抱别人家的男孩,也不愿意给我一个拥抱。15年来,我就是个有娘没爹的孩子……”
⑦父亲愣住了,眼圈泛红,而我早已
泪流满面。突然,他一把把我揽进怀里,喃喃地说:“对不起……我以为女孩子……不用当父亲的操心……”迟到了15年的拥抱!我偎依在父亲的怀里,眼泪再次汹涌而出。
⑧从此,每天放学后父亲都骑着摩托车来接我,尽管他的人、他的车挤在校门口显得格外寒酸。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丢人,反而昂着头,兴高采烈地向父亲跑去。而且他真的带我去坐摩天轮了,还有海盗船、碰碰车。我紧握着父亲的手,感受着父亲的温度。多少次出现在梦中的情形终于实现,多年来的委屈全都化成了
泪水。
⑨母亲告诉我,父亲确实想生个儿子,但我出生后他也一样宝贝着。他觉得我是个懂事、让人放心的孩子,不用管。在我小学时他失去工作做了摩的司机,每天一早就上街去载客,把所有精力都用来挣钱,想在我上大学前攒够费用……我明白了,父亲不是不爱我,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情感。
⑩中考前,我被市里最好的高中提前录取。消息公布出来的那天晚上,母亲特意买了酒,炒了一桌子菜为我祝贺。父亲也破天荒地没再出去载客,或许是高兴吧,他居然喝醉了,一直在笑,一直在唠叨:“我的丫头真是个争气的孩子呀!……说着说着他突然抱住我,哭了。(选文有删改)
1.第⑨段运用 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
。(3分)
2.对选文中心思想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忆成长往事,表达“我对父爱的渴望
B.爱的交流和传递,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C.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D.批判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弘扬男女平等。
3.请从语言表现力角度,分析第段。(至少写出两点)
1.(3分)插叙交代了父亲实际上是爱“我”的具体表现,写出(塑造)了爱“我”却不懂得表达情感的父亲形象,也含蓄地表达了“我”先前幼稚任性地对待父亲的悔意。(任意两点)
2.B
3.多用短句,句式灵动,真实地写出了父亲满是怒、疑惑,责问女儿的情景,也写出了“我”内心积郁多年的委屈、悲伤、痛苦之情,以及“我”不管不顾地对交亲的发泄。
(4)夏日恩怨 白秋
⑴父亲高高举起的锄头在阳光下划了一个弧形,像一条完美的曲线准确无误地落在两条田垄之间。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⑵那个夏天,我决意不再复读,一连几天跟着父亲,在地里忙碌着。
⑶公式、定义、实验、哲理,全被我抛到爪哇国去了,脑袋格外轻松。锄地、浇水、施肥、抢收抢种,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农活,还真令人兴奋,
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这块料。
⑷那是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三个年头,每逢耕种收割时候,亲戚邻居一起合着干已成惯例。那天我们去秧地瓜,走前母亲嘱咐:“小秋肩膀嫩,别让他挑水啊。”父亲只顾低头收拾农具,跟没听见一样。
⑸东北坡里,我看着堂姐轻松地挑着两桶水,甩着两条大辫子晃来晃去,十分动人,忍不住要过了扁担。满满两桶水也就是六七十斤,对于一米七多的小伙子来说,那算得上什么。稍微调整一下步伐,我就稳稳地走到了地头。沈姐的语文课堂??醇蠹以扌淼难酃猓叶嗌儆械闫?。
⑹第二担、第三担、第四担……
⑺渐渐地,扁担从我的左肩换到右肩,再从右肩换到左肩,脸色是越来越难看。每个人的分工好像都不会改变似的,大家也没有跟我交换的意思。汗水渗透衣衫,不知不觉中我偷偷流下委屈的泪,到后来,_________________,已经分不清了。我强咬牙忍着、坚持着。
⑻水,也由满满两桶变成了两个小半桶。晚上回来,我哭了。哭得一塌糊涂,一点也不像个男人。怕人听见,我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⑼母亲叫吃饭,我没听见,她跟父亲吵架我却听得很清晰。“你咋就那么狠心,不是说不让他挑水吗?他的肩没压下来,能受得了?好像不是你亲生的。”
⑽“他自己选的,不能怨我。痛不痛累不累他不说,我怎么知道?知道苦,他就该好好学……”
⑾父亲也不是地道的庄户人,他是我们家族里第一个吃上公家饭的。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家里实行土地承包后,他才匆匆赶在接班制度废止前退了下来。他的脸从来都是阴沉沉的,小时候我们都怕他。
⑿第二天,我肩膀肿得高高的,两边都渗出了血丝,浑身上下散了架子似的酸痛。一大早,母亲打了几个荷包蛋端到我屋里。说:“秋,好点了吧?今天不去了,歇着吧。”
⒀“不!”我从来就这样倔,越不让我干的事我就越去干。
⒁东岭上那块山地,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个地方。两桶水加上我一百多斤的体重,一下子瘫倒在半坡的地头上,身上脸上沾满了泥巴。羞愧加上劳累,半天我爬不起来。偷眼看,大家都在强忍着笑,暧昧地看看我,又望着父亲。
⒂我清楚地记得他说的每一个字:“起来吧,装什么蒜,摔断胳膊还是摔着腿了?没有那金刚钻,你揽什么瓷器活。庄稼地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你是块什么料,自己还不清楚?”
⒃还有多少事,我记不清楚了。
只是,对父亲的恨我却持续了很久……
⒄就在秋季即将入学的时候,当教师的本家叔叔找到我:“去学校复读吧,你爹早就找好人了,别犟了。”
⒅好多年后,在我小有成就的时候,父亲的大脑突然被栓了一下。他瘫在床上完全无法动弹,连说话也不能了。一家人千方百计地救治,好不容易半边手脚可以勉强活动,他却习惯了躺在那里让母亲伺候着,不想下来走上半步。
⒆那天,我实在忍不住,跟他说:“爹,你忘了那一年夏天,你对我说的话?我觉得,你也不是躺在床上的那块料。”
他恨恨的眼神瞅了我很久很久……
⒇一步、两步、三步。在母亲搀扶下,他一天好似一天。
(21)前不久,我领着妻儿回家给他祝寿,他颤巍巍地倒上了一小杯酒。“干!”嘴里竟然蹦出了一个字来,说完后他
老泪横流。
1.第⑾段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2.从句意及表达效果两个角度,分析下列两个句子。
①只是,对父亲的恨我却持续了很久……
②他恨恨的眼神瞅了我很久很久……
3.阅读文章结尾,结合加点词,谈谈对文题《夏日恩怨》的理解。
1.(4分)这段内容叙述了父亲并非地道庄户人的身世(2分);表现父亲的严厉(1分);
父亲深知务农的不易,为下文父亲训斥“我”作铺垫(1分)
2.①写出当年“我”对父亲严厉训斥的不理解而产生恨意,“只是……却”表达出我的懊悔与反省。(或从省略号角度体会我的情感)
②表达父亲对儿子不理解(或无法替代)自己身体苦痛却反过来教育父亲的不满。(或从神态、省略号角度体会父亲的情感)(谁对谁恨?为何恨?情感?)
3.“我”与父亲恩怨的故事发生在夏天。父亲当年严厉教训我,我由恨到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我教育父亲要积极康复,他由不快到理解,并感动儿子的懂事与孝顺。父亲“老泪横流”,他因我们的恨与怨化解而欣慰。(表现了父子间深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