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品茶工作室,桂林夜网桑拿论坛交流,南宁0771sn论坛

中学生辅导

【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刘理顺传》《代出自蓟北门行》

日期:2025-10-31 10:08  点击:
练习内容
 

学校“光影剧社”计划拍摄“文人风骨”系列微视频。请你阅读刘理顺相关文段,完成相关任务。

【甲】  刘理顺传(节?。?/span>
刘理顺,字复礼。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及廷对,帝亲擢①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者硕②矣。”拜修撰③。益勤学,非其人④不与交。
贼犯京师,守卒缺饷,阴雨饥冻。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⑤,众唯唯。理顺太息归,捐家赀⑥犒守城卒。僚友问进止,( )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城破,理顺大书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⑦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年六十三。仆四人皆从死。群盗多中州人,入唁曰:“此吾乡杞县刘状元也,居乡厚德,何遽死?”罗拜号泣而去。
                               (节选自《明史·刘理顺传》,有删改)
【乙】
代出自蓟北门行(节?。?[南北朝]鲍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①擢:提拔。②者硕:年高而有德望的人。③修撰:古代官职名。④其人:指好人。⑤帑(tǎng):指国库。⑥赀:同“资”,钱财。⑦文信:指文天祥。

 

【任务一】阅文知人
14、同学对刘理顺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概括分析,请将下表填写完整。(4分)

 

时间

内容筛选

人物经历

学习批注

万历年间

万历中举于乡

在乡中举

可见其人才华出众

崇祯七年

 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者硕矣。”

拜修撰

皇亲拜官 “及”解释为(1)              

拜官之后

(2)              

勤学慎友

他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和他们交往

贼犯京师

捐家赀犒守城卒

(3)             

可见其心怀家国

书毕投缳

(4)          

投缳:上吊自杀

【任务二】拍摄研讨
请你协助社团成员完成拍摄脚本创作。

15、[人物神态]揣摩文中划线句人物的神态,选择最合适的一项,结合材料说明理由。(3分)

僚友问进止,( )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

A.正色   B.悲痛   C.欣悦
16、[配角衬托]摄制组计划借助配角的衬托来突出刘理顺形象。

请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一处,分析其作用。

(3分)
示例: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者硕矣。”

作用:皇帝在殿试廷对后欣喜地称赞说“今日得到了一位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借助皇帝的赞扬突出了刘理顺才华出众,德行兼备。


【任务三】诗文颂人
17、导演组计划在片头增加诗文赞颂刘理顺,你认为乙诗是否合适?

请说明理由。(3分)

18、和刘理顺一样,古代很多志士仁人都展现出高尚情操。字幕组计划将其作为片尾字幕进行展示。

请根据积累,完成填空。(6分)

古代志士仁人无不展现出高尚情操:陆游年老体弱,不忘报国之志:(1)              ,铁马冰河入梦来;刘禹锡虽身遭贬谪,却乐观以对:沉舟侧畔千帆过,(2)              ;诸葛亮以身作则,教导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3)              ;文天祥视死如归,以身殉国:人生自古谁无死,(4)              ;苏轼壮志未酬,仍渴望杀敌报国:(5)              ,西北望,射天狼。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6)              。他们身上展现的豪情与风骨,值得后人敬仰!


19、刘理顺用行动践行“义”举。

你认为以下哪位人物和他最相似,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阐述理由。(4分)

A.孟子   B.辛弃疾    C.秋瑾

 
 

别偷懒!

做完才能看答案哦~

 
2
参考答案
14、(1)等到 (2)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3)捐资报国 (4)以身殉国(共4分,每空1分)
15、示例一:我选择A.正色。上文中友人问他如何进退,下文刘理顺回答“我们的生死要看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从上下文语境推断,面对家国?;?,刘理顺没有想到退缩,而是坚定地选择和国家共存亡,用“正色”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贞热爱。(评分标准:共3分,上下文理解1分,形象解读2分)
示例二:我选择B.悲痛。上文中友人问他如何进退,下文刘理顺回答“我们的生死要看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用“悲痛”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即将灭亡的伤心。此外,执政者嘴上连连答应,却没有真正拨款,这样的行为也让刘理顺感到悲哀。(评分标准:最多2分,上下文理解1分,形象解读1分)
示例三:选择C.不得分。
16、示例一:僚友问进止,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分析:面对友人是进是退的生死抉择,刘理顺选择和国家共存亡,体现了他忠君爱国,不畏生死的一面。
示例二:仆四人皆从死。分析:在刘理顺以身殉国之后,他的四位随从也跟随着主人慷慨赴死??杉趵硭巢辉盖?、不愿投降的爱国之心感染了身边的人。
示例三:群盗多中州人,入唁曰:“此吾乡杞县刘状元也,居乡厚德,何遽死?”罗拜号泣而去。盗贼中的人评价刘理顺德行醇厚,跪拜之后嚎啕大哭着离开,可见刘理顺平时德高望重、德行出众,受人敬仰。
(评分标准:共3分,原文例句正确1分,人物形象2分)
17、合适。时局危险时,才可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动乱时,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为回报君主之恩,将士们奋力拼杀,不顾性命安危。刘理顺也如同诗歌中所言,在贼兵侵犯京师之时,捐出家里的钱财犒劳守城士卒,面对家国覆灭,自己也以身殉国。刘理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忠君爱国之心。(共3分,诗歌理解1分,诗歌与刘理顺的相配分析2分)
18、(1)夜阑卧听风吹雨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后天下之乐而乐
(评分标准:共6分,1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9、示例一:我选择A.孟子。刘理顺在国家遭受危难时,捐出家产助战和以身殉国的事迹,表现了刘理顺在国难面前舍弃小我的深明大义和成仁取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由“舍鱼而取熊掌”的例子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呼吁人们要坚守本心,坚守羞恶之心,坚守正义。两人在面对大是大非面前,都选择成仁取义,是同一类人。
示例二:我选择B.辛弃疾。刘理顺虽没有征战沙场,却选择在家国危难之时与祖国共进退,最后更是以身殉国。辛弃疾虽贬谪闲居,却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表达渴望为国杀敌,报效祖国的壮志。两人都有着热忱的爱国忠君之心,是同一类人。
示例三:我选择C.秋瑾。刘理顺先是捐出家产助战,后又以身殉国,表明自己拳拳爱国之心。秋瑾虽然身为女子,却写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达自己渴望冲破束缚、投身革命的报国之志。两人面对家国险境,都以积极的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是同一类人。(评分标准:共4分。刘理顺事例分析2分,分选项析2分)
 
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到殿试廷对时。及:等到。
②“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的意思是“刘理顺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与他们交往”,可见这句是“勤学慎友”。
③“捐家赀犒守城卒”是写“捐资报国”。
④“书毕投缳”是写“以身殉国”。
15.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选择B.悲痛。上文中友人问他如何进退,下文刘理顺回答“我们的生死要看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用“悲痛”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即将灭亡的伤心。此外,执政者嘴上连连答应,却没有真正拨款,这样的行为也让刘理顺感到悲哀。
16.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仆四人皆从死。分析:在刘理顺以身殉国之后,他的四位随从也跟随者主人慷慨赴死??杉趵硭巢辉盖?、不愿投降的爱国之心感染了身边的人。示例:群盗多中州人,入唁曰:“此吾乡杞县刘状元也,居乡厚德,何遽死?”罗拜号泣而去。盗贼中的人评价刘理顺德行醇厚,跪拜之后嚎啕大哭着离开,可见刘理顺平时德高望重、德行出众,受人敬仰。
17.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结合“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时局危险时,才可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动乱时,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为回报君主之恩,将士们奋力拼杀,不顾性命安危。刘理顺也如同诗歌中所言,在贼兵侵犯京师之时,捐出家里的钱财犒劳守城士卒,面对家国覆灭,自己也以身殉国。刘理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忠君爱国之心,因此合适。
1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默写。根据记忆,可知①夜阑卧听风吹雨;②病树前头万木春;③非宁静无以致远;④留取丹心照汗青;⑤会挽雕弓如满月;⑥后天下之乐而乐
19.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我选择A.孟子。刘理顺在国家遭受危难时,捐出家产助战和以身殉国的事迹,表现了刘理顺在国难面前舍弃小我的深明大义和成仁取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由“舍鱼而取熊掌”的例子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呼吁人们要坚守本心,坚守羞恶之心,坚守正义。两人在面对大是大非面前,都选择成仁取义,是同一类人。
示例二:我选择B.辛弃疾。刘理顺虽没有征战沙场,却选择在家国危难之时与祖国共进退,最后更是以身殉国。辛弃疾虽贬谪闲居,却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表达渴望为国杀敌,报效祖国的壮志。两人都有着热忱的爱国忠君之心,是同一类人。
 
 
相关课程
相关资讯
思源校区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思源教育
沪ICP备11008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