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必读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考点解析
埃德加·斯诺:世界报道红军的第一人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被严密封锁,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为了解开这些谜,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历时6个月,写下了这部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他还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做了公正报道。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胡愈之评价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复杂而令人感兴趣的人
关键词:
幽默 朴实纯真 信念坚定 说话平易 生活简朴 廉洁奉公 吃苦耐劳 体魄强健 精力过人 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
点读: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写了诸多红军领袖及将领非凡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毛泽东的故事是一个传奇,从一个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家。本书第三篇详细介绍了很多作者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信息,他的外貌、他的传奇、他的妻子、他的影响力、平时的生活包括日常的伙食等,从多个角度生动刻画了毛泽东颇具魅力的性格:复杂、有趣、天生精明、精力过人、自尊心极强。
热爱生命的造反者
关键词:
平易近人 温文尔雅 博学多才 头脑冷静 细心热情 善于分析推理
讲究实际经验 生活朴素 富有涵养
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只得转入地下活动——一直到一九三一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他在那里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我见到他时他仍担任这一职务。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后来他又身罹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
点读:
人物形象塑造不是脸谱化的肖像描写,而是将人物的性格特质传达出来。本书作者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周恩来的革命经历以及他的言谈举止,使读者从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周恩来的平易近人、儒雅风范以及一个热爱生命的造反者的情怀。
数字中的长征故事
记事本: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本书中没有什么激情澎湃的宣传,只有对实际情况的报道。关于长征,通过对具体数据的记录,体现作品纪实性的特点。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赏读:
长征,是这样一组数据:
368天=235天白天行军+18天夜间急行军+100天(56天打遭遇战+44天休息)+15个整天打大决战
5000英里=18条山脉+24条河流+12个省份+62座大小城市 +突破10
个军阀包围+打败、躲过或胜过国民党90万大军 +穿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
胜利有多辉煌,牺牲就有多壮烈。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约86000人,抵达陕北时只剩6000多人;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倒下,每14人只有1人到达陕北。斯诺通过一组统计数字,证明了长征精神的伟大以及长征所取得的历史成就。
自尊满满的“红小鬼”
关键词:
自尊要强 愉快乐观 生机勃勃 勤劳聪明 努力学习 忠于职守
饭是由两个态度冷淡的孩子侍候的,确切地说是由他们端来的,他们穿着大了好几号的制服,戴着红军八角帽,帽舌很长,不断掉下来遮住他们的眼睛。他们最初不高兴地看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友善的微笑。这使我胆子大了一些,他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就招呼他:“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
那个孩子压根儿不理我。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可是,这第一次遭遇不过是少年先锋队以后要使我感到意外的一系列事情的开端而已,因为我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点读: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群“红小鬼”们。斯诺笔下,他们一个个
性格鲜明,有趣可爱。他们在红军里当传令兵、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
收发员、挑水夫、宣传员、演员、马夫、看护、书记,甚至是教员!刚到根据地时,斯诺用不礼貌的“喂”称呼两个孩子,结果不被理睬,在李克农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改口称他们为“同志”,这才得到两位“红小鬼”的原谅??杉?/span>红小鬼有很强的自尊心。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从这些孩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身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也应该勇于批判损害我们祖国利益的、有损国家尊严的行为,心怀高度的自尊,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飞夺泸定桥
记事本: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峭壁林立,水流湍急,恶浪翻滚。当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桥上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红军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岸上敌军的机枪阵和狙击手的射击随时威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安全。但我们的红军战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冒着枪林弹雨夺下桥头。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
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赏读: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是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选段讲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叙事描写中带有强烈的赞美敬佩之情。作者既生动再现了红军不惧生死的英勇飞渡,又刻画了四川军队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他们的仓皇后撤,场面描写精彩,情节张弛有度,人物对比突出。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渲染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军的惊慌,从侧面烘托出红军的英勇机智。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也挽救了整个中国,挽救了中华民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远征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
什么是长征精神?其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些都对当代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道德沦陷等不好的社会现象有着巨大的警示作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的任务、条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个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环境中,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缩短和消除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巨大差距,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艰难险阻远甚于当年的长征。
反思如今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喧嚣的社会令有些人精神匮乏。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光大。如今中国正在崛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