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4-30 10:31 点击:
	2024届上海初三二模专题汇总:文言文(二)
(五)【甲】曹刿论战(节?。?/span>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梢砸徽?。战则请从。”
	【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柳公权劝谏(节?。?/span>
柳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穆宗政僻①,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舍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②曰:“此浣濯③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释]①僻:不正,偏离正轨。②袂:衣袖。③浣濯:洗。
	5.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又何间焉( )
	(2)复召为侍书(        ) 
	6.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B.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C.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详明赏罚。
	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8.根据选文内容填空(12分)
| 
				 
					篇目  | 
			
				 
					背景  | 
			
				 
					进谏者的身份  | 
			
				 
					进谏目的  | 
			
				 
					进谏方式  | 
			
				 
					进谏者的共同形象  | 
		
| 
				 
					《曹刿论战》(节?。?/span>  | 
			
				 
					“    (1)   ” 
					“    (2)   ”  | 
			
				 
					 (3)    | 
			
				 
					帮助鲁庄公做好战前准备。  | 
			
				 
					婉谏  | 
			
				 
 
 
 
 
					 (11)         | 
		
| 
				 
					《出师表》 
					(节?。?/span>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禅不能做到尽职尽责  | 
			
				 
 
 
 
					大臣  | 
			
				 
					希望刘禅采纳三条建议: 
					(5)££££; 
					(6)££££; 
					(7)££££。  | 
			
				 
					直谏  | 
		|
| 
				 
					《柳公权劝谏》(节?。?/span>  | 
			
				 
					“穆宗政僻” 
  | 
			
				 
					 (4)    | 
			
				 
					希望穆宗  (8)  ; 
					希望文宗  (9)  。  | 
			
				 
					(10)  | 
		
(六)【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吕文懿勤学,至老不倦。居秘阁①,图书左右,有得即识之,手录口诵,自晨至昃②不辍。暮归,少暇,即为门人诵解书史。退则吾伊③声复达于外,盖寝不移时④而起。所修《宋元通鉴续编》,义例⑤精甚,有先儒所未到者。书成,须发殆白。
	[注释]①秘阁: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②昃(zè):指日西斜。③吾伊:伊吾,咿吾。读书声。④不移时:不一会儿。⑤义例:明义理的事例。
	5.乙文作者            ,他是            (朝代)文学家。(2分)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穷冬烈风( )
	(2)有得即识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2分)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颜回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贫困而忧愁。
	B.孔子反对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富贵。
	C.“贤哉,回也!”是倒装句,突出了孔子对颜回高尚品质的赞叹。
	D.“饭疏食”“曲肱而枕之”中的“饭”“曲”意思分别是粗粮、弯着。
	9.(1)乙文中作者外出从师求学的艰难有:①自然环境严酷:②                     。(2分)
	(2)丙文吕文懿勤学表现在:①                       ;②                      。(4分)
	10.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苦”与“乐”,孔子、颜回以             为乐,乙文作者因为               而乐,忘记了生活的艰苦;乙丙两文都谈到了勤学,乙文作者因勤学苦读终成一代文宗大儒,丙文吕文懿因勤学不倦,编撰的史书达到“                ”的高度。(每空2分,共6分)
(七)【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闪追⑸?/span>
	【乙】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B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C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①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②,军无私焉。D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③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注释]①司马宣王:司马懿。②安堵:安居;安定。③案行:巡视。
	5.甲词题目中的“破阵子”是          ,乙文《出师表》中“表”是          。(2分)
	6.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及军退(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违背自己的身份和意愿          B.每到晚上就会忧伤感叹
	C.用流马运送(军粮)            D.对峙了近一百天
	8.丙文中的“己志”,就是乙文中的“          ”,和甲词中的“         ”意思相近。(4分)
	9.丙文中诸葛亮“分兵屯田”的做法和乙文中“            ,         ”的策略是一样的,目的是为了            。(4分)
	10.仿照甲词结尾思想情感的变化、补写丙文的结尾。(5分)
	天下奇才也!                     
(八)【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乐工罗程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①。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 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③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④。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变易新声:创作新曲调。②审:深知。③眦睚:瞪眼,发怒,指极小的仇怨。④京兆:京城长安地区的长官和衙门。
	5.甲文作者是           ,字永叔,号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恃恩自恣( )
	(2)会幸苑中(        )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陈康肃公善射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   
	B.尝射于家圃      置琵琶于其上
	C.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D.但微颔之        康肃笑而遣之
	8.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感动皇上,因为这个(缘故)得到皇上的宠爱。
	B.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使皇上感动,因为这个(缘故)得到皇上的宠爱。
	C.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感动皇上,所以得到了皇上的宠爱。
	D.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声使皇上感动,所以得到了皇上的宠爱。
	9.甲文的陈尧咨因“              ”而自矜,然而卖油翁用酌油技艺告诉他              的道理;乙文的罗程因              而自恣,后“以睚眦杀人”被宣宗“付京兆”,表明他没有明白              的道理。(8分)
10.乙文详写乐工们向唐宣宗求情的经过,有何作用?(4分)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400-678-9493 交复致远中高考学习中心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19400-678-9493 交复致远徐汇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广元西路12号(工商银行隔壁)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龙漕路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龙漕路223号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