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_同城附近人300一次,免费风楼阁信息,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初中语文】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

【初中语文】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

日期:2023-03-22 14:00 点击: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汇编:古诗文阅读(二)
 
图片
 
(六)
 

【甲】岳阳楼记(节?。?/span>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6.甲文作者           (人名)和乙文作者           (人名)都是           (朝代)人。(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分)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人不        

9.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

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

C.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

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

10.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B.乙文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出思想情感。

C.丙文中孟子强调君王只有把自己所好之“乐”,由己及民,国家才会得到安定稳固。

D.在甲乙丙三篇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字,可见历代治国,百姓的忧乐都至关重要。

11.将丙文中孟子治国的思想与甲文中作者的政治抱负比较,其异同分别是:(1)              ;

(2)  (6分)

 

答案:

6.(3分,每空1分)范仲淹   欧阳修   北宋

7.(6分,每句3分)(1)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关键词:“微”、“斯”、“谁与归”)(2)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快乐。(关键词:“从”“之乐其乐”)

8.(2分)得到  

9.(3分)B  

10.(4分))C

11.(6分,每空3分)(1)相同点是:两者都非常重视百姓的忧乐;(2)不同点是: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丙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有了进一步发展,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比同乐同忧更有担当。

参考译文: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图片
 
(七)
 

【甲】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户,欣然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趁褚辔辞蓿嘤氩接谥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六桥在西湖苏堤上。②岚山中雾气。③勒这里是推迟花期的意思。④午、未、申三时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⑤夕舂chōng):指落日。

5.【甲】【乙】两部作品的作者依次分别为         、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月色                  (2)欣然起        

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去了。

B.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离开。 

C.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去了。

D.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

8.【乙】文作者抓住月光             的特点进行描写【丙】文作者则从花、柳、              等角度来写“月景尤不可言”。3分)

9.【甲】诗作者的游历过程,是从一派1)            的景象开启的;联系选文标题和内容,【丙】

文作者描写的是2)                 。4分)

10.【甲】诗作者在尾联中表达的愿望是             ;【乙】文作者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寄予在文“□□”一词中【丙】文结尾画线句表达了作者                的审美情趣。6分)

 

答案:

5.2分陆游  苏东坡苏轼)每空1分

6.4分)(1)进入  2行走每空2分

7.3分D

8.3分澄澈皎洁或空明      每空1分)

9.4分农村丰收2分    西湖春美)景2分

10.6分)经常和老农们畅聊2分)  闲人2分)  追求高雅脱俗(高洁雅致)2分

参考译文:西湖最美的景色为春时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景色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风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图片
 
(八)
 

【甲】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醉翁亭记(节?。?/span>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父子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十余日,告归。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

[注释]①威:胡威,魏末西晋时名臣,其父胡质。②志尚:志向,理想。厉操:磨练操守。③为荆州:担任荆州刺史。省,探望。④审:知道。

5.【甲】诗作者是           (姓名),【乙】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文学家,晚号“           ”。(3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父子清(        )          

(2)辞(        

8.【丙】文中胡威的“厉操清白”具体表现在一行“           ”和一言“           ”。他认为自己比不上父亲胡质是因为“           ”。(3分)

9.以下对三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鬓苍苍”“苍颜白发”都体现了人物的艰辛。 

B.卖炭翁和滁人都代表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C.太守与胡质、胡威父子都是关爱百姓的父母官。

D.三篇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期待。 

10.【甲】诗借卖炭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           ,【乙】文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两位作者身上都具有《岳阳楼记》中“           ,           ”的仁人品格;【丙】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仁人品格的内涵,那就是                      。(6分)

 

八答案

5.白居易(1分)  宋(1分)  六一居士(1分)

6.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3分)

7.(1)全/都  (2)正当/将要(4分,各2分)

8.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3分,每句1分)

9.B(3分)

10.深切同情(1分)  与民同乐(1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清廉(1分)  内敛/低调/持重(1分)

参考译文: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磨练清白的操守。当时胡质在荆州任官,他从京城前去看望。家里生活窘迫,没有车马奴仆,他自己赶驴前往,拜见他的父亲。停留了十余天,准备回去??熳叩氖焙?,父亲给他一匹绢,作为路上的盘缠。胡威跪下问父亲:“父亲清白,不知道这匹绢是从哪里得到的?胡质说,是我的俸禄,用来做你的盘缠。胡威接受,告辞回家。……晋武帝召见胡威时,感叹他父亲的清廉,问胡威:“你与你父亲哪个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比不上我父亲。晋武帝问:“怎么知道自己不如呢?胡威回答说:“我的父亲清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清廉惟恐别人不知道,这点我远远赶不上父亲。

 

图片
 
(九)
 

【甲】愚公移山(节?。?/span>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纶:钓鱼的丝绳。②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③荆蓧(diào):楚国产的细竹。④剖粒:剖开的米粒。⑤汩流:湍急的河流。⑥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⑦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⑧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⑨放:通“仿”。⑩聚沫:聚拢的泡沫。

5.【甲】【乙】两文均选自《列子》,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寒暑                  (2)五年始其道        

7.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大王治理京城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B.大王治理国家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C.大王治理京城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D.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8.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4分)

篇目

所叙之事

寄寓之理

 

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

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 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

 

9.【甲】文中“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        ?!疽摇课闹姓埠?ldquo;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突出了他的“        ”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语概括)(4分)

10.【甲】文结尾写借助神力解决问题,其作用是侧面反映                                ,【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意在告诫执政者                          的道理。(6分)

5.列御寇

6.交换  全部

7.D

8.1愚公在智叟的嘲笑下前赴后继挖山不止,最终感动神灵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  2做事时,有时能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9.大智大勇  以柔克刚

10.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意在告诫执政者修养自身,才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这个道理。

参考译文:

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作为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的鱼可以装满一辆车,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问他原因。

詹何说:“听我已经逝去的父亲说过,古代善射的人射箭啊,曾经用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模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不能扰乱(我的心神)。鱼看见我的钓饵,就像看见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吞食它不会怀疑。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楚王说:“说的好。”

 

图片
 
(十)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柳子厚墓志铭(节?。?/span>

韩愈

(子厚)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注]①涘:水边。②卒:突然。③教禁:官方发布的劝谕条文和禁令。

5.[甲]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也就是[乙]文中的“子厚”。他和[乙]文作者韩愈以及另六位宋代文学家被合称为“          ”。(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4分)

(1)自刻苦(        )    

(2)是岂不为政邪(        )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致力记录所见的景物并写成文章,作品深广似江河泛滥、湖海蓄积。

B.致力记录所见的景物并写成文章,尤其爱描写江河泛滥、湖海蓄积。

C.务必记得展览自己所写成的文章,作品深广似江河泛滥、湖海蓄积。

D.务必记得展览自己所写成的文章,尤其爱描写江河泛溢、湖海蓄积。

9.读两文可知,子厚曾先后被贬谪到永州和柳州。在永州,子厚虽“自肆于山水间”,却感受到“        ,        ”的冷清气氛,创作出《小石潭记》等佳作。在柳州,子厚用心政务,“        ,        ”,获得当地百姓们的信任;同时他还热心指导青年学者,使他们的文词达到“             ”的水平。(6分)

10.从两文可以看出,子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    。(4分)

答案:

5. 柳宗元(1分)    “唐宋八大家”(1分)

6.(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分)

7. 益:更加。(《爱莲说》)  足:够得上,值得。(《桃花源记》)(共4分,各2分)

8. A(3分)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或:“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悉有法度可观” (共6分,各2分)

10.治理有方的官员(或:心怀百姓的政治家、受人爱戴的官员等等) 提携后进的师长(共4分,各2分)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小小演说家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高中VIP一对一

    高中学业难度陡然上升,加上高考的压力...

三校生5月考(本科)平日班

    2015级全日制本科目标班,开设暑假班与秋...

三校生3月考双休班

    本课程专为三校生开设,采用双休日上课...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平日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全日制,开设暑假班与秋...

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三校生5月本科目标班

    三校生5月考班 三校生5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标签:文言文辅导    语文文言文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kavscf.cn/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